我们的人生中,有曾经,也有未来。而我们是否需要回忆曾经,还是该看向未来,忘掉过去?
我经常想起过往的事,然后细细品味一番,就像一壶冲泡了十年的茶,苦涩又挥不去,想忘掉,却如何也无法放弃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伤心的一隅,在孤单时需要有人安慰。而这些安慰,可能只有从过去得到。而过去的,经过了时间的磨砺,把最值得怀念的,留了下来。我总是感觉过去的,永远都应该在自己的心里,不应该消逝,不应该遗忘。

说白了,我就是一个喜欢念旧的人。感觉所有东西都是一种记忆——旧的书、旧的笔,不舍得扔,也许是因为放不下。没有那种旷达,也不坚定。
直到在和博友聊天时,无意间谈到“小时候”。

“哥 你小时候…”

“你总好奇我小时候的事做什么”
“而且你这问题完全没有意义”

失望之余,我再次开始思考,念旧真的有意义吗?
我们的视野,必然要向前看,但是未来毕竟是模糊的,带有些不确定的因素,而过去的,能给予我们安慰,也是我们可以相信的东西。但是我们不能永远活在过去,念旧会给我们带来安慰,也会让我们对自己度过的岁月,有所念想。

但是安慰能解决什么问题呢?我们终究会面向未来,面向自己的余生。总是不坚强,其实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,我们需要坚强起来,走向明天,无论风和雨,晴与阴。

生活需要向前看
过去的事,只存在于日记
多花时间思考无意义

对啊,生活需要安慰,也固然需要向前看,这并不矛盾,过去的也回不去,也改变不了什么,只能让千疮百孔的心灵,暂时有了希望,并不渴求别的,只是想以完整的精神面向余生。
我们需要念旧,但是不需要永远活在过去。
我们需要向前看,但是不需要永远遗忘过去。
但并不至于,留在今天。


想到念旧,文化?总该是历史,也算是一种念旧,而这种念旧的人,也就是对文化执迷不忘,不肯放弃的人。也正是这种对文化的不舍,让一些文化得以传承。遥想当年,我们祖先留下的无数遗产,在一场新文化运动中,所剩无几。民间艺术,之乎者也,已焉哉呼——也终究是历史。

无论怎么说,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人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名人,我也不可妄加评论,我本身并不是大家。毕竟这是历史的选择,一代文明的选择。可能是为了让中文好学些,但是中国的文言文从此便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,白话文时来运转,疯狂了近一百年。其影响之巨,令人心惊。这可能是几千年文化最悲哀的落幕——从此唐诗宋词,不再存在。总之,新文化运动是当时的一批豪杰为中国开出的一剂良方,为正处于特殊历史阶段下的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华夏文明,五千年朝代更替,五千年山重水复。手刻甲骨,挥毫千行。诗词文戏,琴棋书画。柴米油盐,酱醋茶酒。几代传承,几代珍惜。只可怕,当今将湮灭。

“传统文化就只是传统文化”
“了解了解就行,吸取有趣的”

这句话对于时代发展来说可以算是完全正确的了。我们终究会面向未来,而不是想着过去的事。但是文化毕竟是一个民族的结晶,一辈辈人的心血。

当喊出“中国复兴需要外国人“的时候,
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了笑话。

世界上许多国家,早已开始学习我们的文化。而我们却还在“向前看”,作为炎黄子孙,竟然无法保住文化,等到某门手艺在中国消亡,在别国兴盛起来时——我们可能需要向他们学习,多么悲哀,多么可笑!然而,现在许多青年已经不屑于文化传承,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,少有人学习,几乎无人发扬,在遗忘的路上越走越远。我认为学校理应开设相关课程,让学生去了解,增加民族自信。让崇洋媚外的风气有所减少。我们不能让外国文化占据一席之地,因为当外来文化的地位超过本土文化时,一个文明的灭亡可能就是明天。

念旧,本就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,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珍惜。念旧的同时需要向前发展,不能永远活在过去,也不能死在未来。